首页幻灯片

侯雪龙研究员、莫冬亮、涂涛和徐政虎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侯雪龙研究员、莫冬亮、涂涛和徐政虎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1111-13日,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侯雪龙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莫冬亮教授、复旦大学涂涛教授和山东大学徐政虎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并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药物创新研究所所长邓卫平教授主持。

侯雪龙研究员作了题为“通过配体实现的选择性调控”的学术报告。侯老师介绍了针对不对称催化中存在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对映选择性等)控制等难题,其课题组利用氮杂环卡宾以及其发展的苄位取代类Phox配体在不对称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和环丙烷化反应中实现了选择性控制其课题组通过机理研究以及DFT计算提供了一些选择性控制的模型和理论解释。侯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层层递进,体现了其对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莫冬亮教授作了题为“N-烯基硝酮参与环加成反应构建中环化合物的研究”的学术报告。莫老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过去数年里致力于在中环化合物合成领域的新进展。针对如何高效、高选择性合成中环化合物的关键科学问题,其课题组提出了中环骨架合成的新策略:基于N-烯基硝酮参与的环加成/重排串联反应构建了中环骨架化合物。在这一策略指导下,其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3+2]/[3,3]重排、[3+2]/[1,3]重排、[5+2]/[1,3]重排、[3+3]/[3,3]重排、[5+3]/[3,3]重排、[4+4]等方法实现了氮杂八元、九元、十元环的高效合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中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

涂涛教授作了题为“金属氮杂环卡宾催化的资源分子高值化反应”的学术报告。涂老师介绍了近年来其课题组以优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为导向,通过超分子组装策略构筑金属有机组装体,详细研究和考察了组装体的功能及应用。其课题组基于金属氮杂环卡宾化合物活性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以刚性咪唑盐作为前体通过配位组装、超交联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稳定、高效、可重复使用的配位聚合物固体分子催化材料,实现优势催化就高效负载,同时也实现了二氧化碳、生物质等资源小分子高值化及能源转化方面的应用。

徐政虎教授作了题为“串联的金属接力催化:手性β-内酰胺的合成”的学术报告。徐老师首先介绍了传统的有机合成反应模式是一种催化剂催化一个反应,然后一步一步地线性合成得到目标产物,反应步骤冗长,效率低等缺点。其课题组基于如何提高合成效率这一基本科学问题,建立了串联的金属接力催化”(Tandem Metal Relay Catalysis,简称TMRC反应)的新反应模式:将多种催化剂结合在一起实现一锅法串联反应或者用一种催化剂催化几步串联反应,现了功能化的杂环、复杂螺环、并环、以及桥环化合物的高效构筑;同时,徐老师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发的接力金属有机中间体的中断点击化学反应”,突破了传统的点击化学仅能将两组分高效连接的壁垒,发展了首例催化的三组分点击化学反应。此外,其课题还发展了一种新的“中断Kinugasa反应”的策略(Interrupted Kinugasa Reaction),将端炔、硝酮和硫亲电试剂的三组分快速组装成多取代的硫功能化手性β-内酰胺化合物。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踊跃提问,侯雪龙研究员、莫冬亮、涂涛和徐政虎教授分别给予了耐心详尽的解答。